跳到主要內容

為了讀書而考試

近幾年流行一句話,不要為了考試而讀書,而是為了讀書而考試。

這陣子我正樂於此道,為了讀書而考試,小考大考模擬考,最後在12月初迎接我的是「本番」真正的決戰-檢定考試最高級!為了達成這個重大的指標,每晚捧著日文課本畫重點、查例句、寫拼音,再寫一道一道的試題,彷彿重回國、高中時代。

那時的我每天生活很純粹,讀書、考試、考試、讀書,偶爾穿插一些校園浪漫幻想,什麼學長啊、隔壁班男孩啊、樓下班的男孩啊等等,生活的目標總是既簡單又能短期達成,單純的日子過得好不開心。

說實在,光讀教科書真的很無聊,那堆字就躺在那裡等我的腦袋將他們重新編排。幸運的話,我會遇到說故事一流的老師,書中文字不用我辛苦後製,就活靈活現地鑽進我的小腦袋裡頭,在那過著安居樂業的生活。不幸的話,我會遇到邏輯不通、照本宣科、依樣畫葫蘆的老師,上完一堂兩堂課後,我的腦子還是空的,書中文字還是死屍般橫躺在那,只剩老師在課堂上的插科打諢話語像蚊子一樣在我耳邊繞呀繞的,打都打不到,趕也趕不跑。

真正是好的老師帶你上天堂,不太好的老師送你住蚊子房。

當然這些都是後話,那時的我心思太單純,不懂得質疑大人。總是按照著儒家思維規範走,師者,所以傳道、受業、解惑也。只要是老師,就該尊重,除非那個老師真的人品有問題。

文字屍體該怎麼處理呢?總不好任它們躺在那邊吧?老師不會回生大法,只好我自己來死馬當活馬醫了。我的處理方式很簡單卻很費工:

一、「檢傷分類」:通篇掃過一遍,發現很難理解或很難背誦之處,優先列為重點醫治處先標起來,其餘輕微之處暫且略過。

二、「送VIP房」:針對已標誌之處,諮詢網路百科/線上辭典,在書上補充相關資訊,給予最充分、最溫馨的照顧。

三、「回診到好」:細讀一遍,拿著螢光筆覺得哪邊記不住,就再次給他好好照料一番。


以上三步驟,操作簡單但相當耗時,所以我也不是每回都照做的。由於太耗時了,這時候考試反而幫了我一個大忙。寫考卷對於抓重點很有幫助,當我不確定我是不是掌握了書中的知識時,考一考就知道了。

考題千變萬化,光一段教科書文字,考題可以用各種不同論述形式展現。蘇格拉底檢視常理的辦法是透過不同形式的問題,引發邏輯性的思考,凡是不能夠被反證的論述,才能被視為是正確的;而凡是能夠被反證的論述,不論有多偉大的人背書,都有懷疑的必要。

當我認真起來,是很可怕的。國中時首創了考卷剪貼法。那時候我嫌考卷太多,收納不易,於是我把考卷一一拿出來檢查,發現錯了的題目,訂正補上說明後,我就心一橫,拿了剪刀把題目剪下來,浮貼到課本上,其餘視如廢紙。

說我書呆子也好,我從以前學生時代隱隱約約有點喜歡考試,但是礙於同儕壓力不敢大聲嚷嚷說出,大家都那麼討厭考試,你喜歡個屁啊?那是一種很怕被排擠的鄉愿心態。

不知為何,今晚聽Ed Sheeran想起了韋禮安的歌聲,感覺像西方韋禮安一樣,歌曲帶一點細膩、溫柔的味道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衝破停滯期

不用準備考試的日子,時間突然多了好多出來。 開始上班後到現在,大概也過兩年了,準備日檢這段期間,很辛苦但是也很美好。我透過了這件事,再度感受到自己逐漸的改變。 以前的我很節儉,對於花的一分錢一毛錢都很在意,能省則省。或許是從小的家庭教育使然,奶奶很節儉,節儉到很小氣,甚至令人討厭的地步。父母則是該花則花,該省則省,決不浪費。於是,我們家製造出來的小孩也是有這種風格。 「為了考試去補習?自己讀就好了嘛,為什麼要花冤枉錢呢?這些錢拿來做OOO或是做XXX,不是很好嗎?」大多數情形能不補習,就不補習,這曾是我的原則。 但是現在的我似乎不太一樣了。錢只要花在刀口上、花在有意義的事情上都是值得的。於是我報名了日檢,又為了日檢報名了日檢班。 很多人問我為什麼要報考日檢,我的直覺反應大概都是「挑戰自己」。 大概也是受到工作刺激,這一兩年來,我發現工作幾乎佔了我全部的時間,一得空,我就想休息,做一些不用大腦的事情。有時候,就算借了書,也是沒看完就還回圖書館的機率更大一些。感覺自己好像停在原地打轉的陀螺,轉啊轉的,累是累,不過絲毫沒有前進半步。 為了讓自己脫離停滯的狀態,我報考了日文檢定考試,而為了日檢,我狠下心砸了台幣一萬多,報了兩個N1日檢班,希望能在最短時間把日文能力衝到最高點。 於是過去三個月以來,每週有兩天我總是下班後就衝去教室上課,每次三小時扎扎實實地學習日文,常常一不留神就開始打瞌睡,等手上的筆滑落到地上,才把自己驚醒。 雖然花了很多錢,可是評估結果,我認為這筆投資非常地值得。我的日文聽力跟文法能力突飛猛進,衝破了原本的學習瓶頸。就算這次考試沒通過,下次一定會過! 然後下一步是法文跟英文!

讀博?

到了快到畢業的時節,常常有人問我,畢業之後要做什麼?工作?還是繼續讀博? 「讀博?我現在為了寫碩士論文都快發瘋了,你覺得呢?」這樣尖銳的回答通常是我心中的吶喊. 「當然是工作!」臉上邊堆滿著笑容邊肯定地點頭,這通常是我一貫的回答.「讀書讀太久了,想要貢獻一下,不想再當米蟲了.」「讀博,當然也會有興趣,可是不是現在.大概要等我四、五十歲左右再考慮吧.」 說到讀博,對比兩岸年輕人,台灣學生在這樣的臨界點通常選擇工作,而大陸學生則是能夠繼續進修讀博就繼續往上讀.不是因為對學術有特別濃烈的熱情,而是覺得繼續讀博是唯一的一條路. 研究其實很有趣,只是過程很艱辛,尤其當時間滴滴答答在倒數時,生活都不像生活了,就只是活著. 鐵血派的導師或許會讓我一輩子難忘,但是此刻我只想要一個慈祥的聖母,溫柔地牽起我的手,細心提點我避開路上的荊棘與陷阱.

當月餅不再只是月餅(下)

事情上,早在金銀月餅開始大肆流行前,月餅早已經不再只是單純的月餅了。送禮者(行賄者)往往會在月餅禮盒中偷偷藏購物卡、名錶、名牌包等等。 2013 年在中秋節來臨之前幾週,中國新任主席習近平特別下令,禁止政府機構內動用公款互相送禮,發放月餅,希望能夠藉此遏止官場中的貪腐行賄陋習。 在習近平一聲令下後,各大商場的確不見「金銀月餅」的蹤跡,看起來較往年冷清。然而實情真是如此? 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成效頗佳,但是事實是商家私底下仍然有「金銀月餅」流通的跡象。原來商家將金銀月餅換了名字,也換了包裝,現在的金銀月餅叫做「 百寶盒 」,而且也賣得不錯。 在現在的政策下,商家為了保持低調,不敢將金銀月餅擺在架上公開賣,而是轉為地下,只有顧客詢問時,才會偷偷拿出來買,而且絕對不會提及金銀月餅這個名稱。 在一家專做金銀月餅工作的趙先生說:「今年的新政策大大影響了銷量,今年只賣出了數億元,而去年,也就是 2012 年,總銷售額達到了人民幣 24 億元。差別太大了。」 習近平的政策「禁止公款送月餅」雖然有所成效,然而仍然無法完全遏止官場腐敗的陋習。即使如此,至少月餅的身分暫時又回復到了傳統上那種「可以吃的月餅」了。